解表药之防风

点击蓝字

草药

笔记

  祛风解表是防风入药后的主要功效。对头痛、身体疼痛、畏寒有明显疗效。当人们患外感风寒或头痛头晕时,防风可以直接用于辅助防治,能明显缓解人体不适症状。

  2.祛湿止痛

  它既能祛风寒而解表,又能祛风湿而止痛。防风微温而不燥,药性较为缓和,故又可用于风热痈盛、目赤肿痛、咽喉不利等症,与荆芥、薄荷、连翘、山栀、*芩等同用。至于祛风解痉方面,则力量较弱,如用治破伤风,本品只能作为辅助药,不能独任其功。荆芥与防风常同用于祛风解表,有如麻*配桂枝以发汗解表,也是取它的作用。但荆、防发散之力不如麻、桂,作用较为缓和。至于荆、防两药相比,则荆芥发汗之力较强,而防风祛风止痛之功较好。根据临床体会,防风可减缓它祛风的力量,却有止泻的功效,可用于腹泻。防风炒炭,又可用于崩漏而见血色清淡者,与温经止血的炮姜相比,则功用相似而力较逊。

  3.缓解疼痛和瘙痒

  防风还能除湿、止痒、止痛。当皮肤病发生并引起皮肤疼痛和瘙痒时,也可以用防风辅助防治,在辅助防治期间可以内服和外用。

  4.能止血,又能通经

  “防风,去芦头,炙赤、为末,治崩中”(《经验后方》)。正因防风能升脾之清阳,炒黑,则入血分增强止血之效。槐角丸(《和剂局方》)方中用防风配槐角、地榆、枳壳等,治诸痔、脱肛及肠风下血。笔者临床治痔血等用槐花散(《本事方》:槐花、侧柏叶、荆芥、枳壳)加防风、升麻、大*各等分,同炒黑、存性,共碾极细末,每日早晚空腹取5~6g,米饮汤调服。不仅能入血分而止血,又能引邪外出于气分,一举两得。但对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以及气虚、阴虚者非宜。

常用配伍

防风解表以祛风为长,既能散风寒,又能发散风热,与荆芥作用相仿,故两药往往配合应用。防风的双向作用在植物中药中非常的罕见,例如它既能止泻,但同时又能通便,能发汗也能止汗!

能发汗,又能止汗

“用防风必兼荆芥者,以其能入肌肤宣散故耳”(见《本草求真》),“若属外感证,用麻桂嫌热、嫌猛;用银翘嫌寒时,荆防用之最宜”(见《施今墨对药临床集》),可见荆芥与防风相配有达腠理、发汗散邪之效,二者相辅相成。张元素治四时外感,表实无汗用防风配羌活等(九味羌活汤);刘河间治三焦实热用防风配荆芥、硝、*等(防风通圣散)。前者乃解表兼除湿热之剂,后者乃表里双解之剂。

防风配*芪、白术,即玉屏风散。方中*芪实卫,得防风则使邪去而外无所扰,得白术以培中固里,使脾健内有所据。所谓“发在芪防收在术”,内外兼顾,诚固表止汗之良方也。笔者用本方加麻*根、龙骨、牡蛎、浮小麦、乌梅,治自汗、盗汗,均获佳效。

能止泻,又能通便

防风配柴胡、羌独活等,能散风胜湿,升清止泻。即《内经》云“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湿胜则濡泻”是也。吴鞠通取补中益气汤加防风,升清阳以止泻。孙一奎治泻取苍术防风汤,亦以防风能升脾阳而止泻。临床常见有因脾胃之虚,怠惰嗜卧,肢体酸疼,大便溏泄,小溲频数者,用升阳益胃汤(《脾胃论》),每奏捷效。若因外伤风邪,肝木乘脾,完谷不化,而泄泻者,用痛泻要方(《医方集解》引刘草窗方),取防风能舒脾泻肝胜湿,为引经之要药。

防风配枳实(壳)能通便。方如《太平圣惠方》搜风顺气丸用防风升脾之清气,配枳壳、大*以宽肠顺气,治中风而引起的风秘、气秘,使清阳升而浊阴降。王好古用防风合苍术、甘草为末(神术散),加生姜、葱白煎服,治内伤冷饮,外感寒邪而无汗者。笔者临床取本方加枳壳(实)、麦芽治心下虚痞,以行气除满,消食去滞。

食用方法

除了于药物相配外,防风还可以煲粥或者做成茶喝!

 1、防风祛湿粥

  材料:防风20克,防己15克,粳米克、薏米50克

  制作:防风、防己水煎取汁,加入粳米、薏米熬粥,分次食用。

  功能:用于风湿较盛、关节疼痛呈游走性、疼痛较剧的患者。

  2、羌活防风茶

  功效:祛风除湿,治外感风寒湿邪。

  材料:羌活5g、防风3g、苍术3g、川芎3g、白芷3g、绿茶5g。

  用法:用ml水煎煮羌活、防风、苍术、川芎、白芷至水沸后,冲泡绿茶10分钟后饮用。也可直接冲泡。

3、解*防风汤:解*防风汤对人体内的热*有良好的清除功效,可以预防人类的多种上火症状,平时制作时可以取防风一钱,金银花五钱和甘草以及木通各一钱,把它们洗好以后加清水煎制,煎好后的药液代茶饮用即可

用法用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克。生用。外用:适量,煎水熏洗。

此外,如腹痛泄泻,常配合白芍、白术、陈皮等炒用;如用于便血、崩漏,炒炭用

用药禁忌

阴血亏虚、热病动风者不宜使

用防风;血虚痉急或头痛不因风邪者忌服;元气虚,不因风湿者禁用防风。

炮制方法

除去残茎,用水浸泡,捞出,润透切片,晒干。

验方

治面神经麻痹:蜈蚣两条,研成细末,用防风30克,煎水送服,药后避风寒,10日为1个疗程。

治偏头痛:防风、白芷、川芎各5克,煎服。

治霉菌性阴道炎:防风、大戟、艾叶各25克,水煎,熏洗,每日1次。

《神农本草经》: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痹,烦满。久服轻身。

《名医别录》:胁痛,胁风头面去来,四肢孪急,字乳金疮内痉。

《经验后方》:防风,去芦头,炙赤、为末,治崩中。

《方1》功效:适用于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痹痛。

配方:防风10克,薏苡仁30克

制法:将防风与薏苡仁一起水煎,取药汁约毫升

用法:每日1剂,1次服完,连服7日为1个疗程,停3日后,再服下1个疗程。

《方2》功效:祛风止痛消炎,适用于牙痛。

配方:防风、荜茇、细辛、白芷各5克,良姜4克。

制法:取以上配方:焙*,研为极细末,和匀,装瓶备用

用法:用医用脱脂棉蘸取药末少许,塞入鼻孔,左侧牙痛塞右鼻,右侧牙痛塞左鼻,塞好后做深呼吸2分钟,每日早晚各用药1次

《方3》功效:可有效缓解足部皮肤瘙痒症状。

配方:防风、苦参、白鲜皮、蝉衣、紫草、蛇床子各10克。

制法:将上药煎煮取汁

用法:将药汁加入洗脚水中进行足浴。每日1剂,分2次,每次10~30分钟

《方4》功效:清热解*、利湿除疹,适用于水痘

配方:防风、荆芥、甘草、薄荷、蝉蜕、大青叶各15克

制法:将以上6味中药加水煎汤,去渣取汁备用

用法:洗浴患处,每日2次

《方5》功效:化痰熄风,适用于口眼歪斜

配方:防风、川芎爷15克,当归12克,僵蚕10克,蝉蜕5克,细辛4克,蜈蚣1条

制法:将上述所有药材加水煎煮30分钟,滤渣取汁

用法:趁热温服

《方6》功效:祛风除湿、解*止痒

配方:防风、百部、透骨草、荆芥穗、土荆皮、苦参各30克,王不留行、大风子、皂荚各20克,白醋毫升。

制法:将上述除白醋外的配方:加水1毫升,煎煮至药汁还剩2/3时倒出药汁,再次加水0毫升,煎煮至药汁还剩一半时滤渣取汁与第1次所得药汁混合,再加入白醋,拌匀。

用法:取一半药汁,将双手浸泡其中30分钟,早晚各1次,每日1剂,3周为1个疗程。

《方7》功效:适用于盗汗。

配方:防风克,川芎克,人参50克

制法:将上述中药一同研成粉末状

用法:睡前冲服,每次15克

部分图文归版权者所有,本文仅供中药爱好者学习参考,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谢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lf419.com/afhzz/1054.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7782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