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新闻网讯(九江日报全媒记者金璐文/摄李君儒/视频剪辑)端午节临近,包粽子、插艾草、做蛋笼、缝香囊……一个个传统端午习俗,随着传统文化的逐渐回归和多重因素影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重视起了端午节的仪式感。
手编五彩蛋笼挂福气
端午节送蛋、挂蛋笼的习俗已延续两千多年,不少人都会给孩子编蛋笼,把蛋袋挂在小孩子的脖子上,寓意逢凶化吉,吉祥安康。
“我们把每相邻的两根绳子打上一个结,这里的距离不能太长……”6月10日上午,九江小学三年级七班课堂内,夏云老师正在教孩子们编蛋笼,让孩子直观地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只见孩子们手持一根根彩绳,灵巧的双手在一股股绳线中翻转、连接、打结。一个个精致的五彩蛋兜在孩子们的指尖诞生了,开心在脸上洋溢,传统在心中蔓延。课后,孩子们还进行了“鸭蛋王”比赛。
、
夏云老师告诉记者,手编蛋笼是她从小跟着母亲学会的,她一直保留端午编蛋笼习俗,每年她都会编蛋笼给孩子们。并通过结合原汁原味的传统文化设计各种体验课程,让学生们切身感受到节气的文化,了解节气的知识、习俗。
“绳线的颜色尽量多样,从上至下的打结环节要注意对称以及距离。”杨红艳一边忙活一边介绍。只见她先将丝线固定在柱子或者桌角上,然后每相邻的两根线在隔开一小段距离后相互打结,一个个结绕成环状,最后将线尾用彩线扎紧,一个七彩镂空的蛋笼就扎好了。看似简单但是编个美观、坚固的蛋笼也是考验人的技术活。“在每年端午节前,社区年轻人都会一起编蛋笼送到特殊学校,给孩子们挂上一只蛋笼保平安。”杨红艳说道。
年轻人包粽子不在话下
早在端午节之前,记者在多个超市看到,糯米、红枣、粽叶等制作粽子的原材料应有尽有,前来购买的粽子原材料的不乏年轻人。
正在选购粽叶、糯米、葡萄干、蜜枣等材料的段女士说:“要过节了,一家人聚一起包粽子有节日气氛,自己包的卫生些,吃着也放心。”自从有了端午节三天小长假后,他们一家人就喜欢聚在一起,边包粽子边聊天。段女士说自己包粽子手法就是跟婆婆学的,从原来不会包到如今每年要包十多斤粽子,除自己家吃以外,还要送给亲戚朋友和邻居品尝。正因为自己动手包的粽子里包含了浓浓的亲情,她觉得与到外面买成品的粽子相比,只有自己动手才算真正过了一个端午节。
6月10日,记者在浔城多个菜场看到,一些摊主早早就在自己的摊位前摆开架势,粽叶也成了热销品。“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是我们几千年来的传统习俗。我们当然要把这个传统继承下去。”31岁的小李说,前两年跟着妈妈一起学习包粽子,现在一人包不在话下,儿子最爱吃她手工包的粽子。
家家门口摆艾草
将艾草插于门楣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之一,有驱蚊辟邪之说。端午到来,不少市民纷纷采购,为节日做准备。6月10日,记者在菜场附近看到,不少地方摆放着艾草,前来买菜的市民,每人都要拎回一把,传承民间风俗。
出售艾草的商户们,把艾草提前捆成一束束出售。每个摊位卖的艾草也不太一样,出售的艾草价格并不高,有的两元一把,有三元一把。“平时工作也很忙碌,顾不上讲究这些,就是看到大家都在买,也跟着学习传统习俗,希望生活更美好。”拿着艾草的市民刘先生说道。
6月10日,记者来中辉世纪城小区看到,不少居民家门口已经摆上了艾草。有的插在门上,有的竖在门口,成了楼道里的一道新风景。小区住户80后唐敏枝说:“我们老家年年端午节煮咸鸭蛋、煮大蒜、
插艾草,今年我特意买一些艾草回来,顺便分给邻居们。”
一针一线手缝香囊
香囊也是端午节的习俗。“相比买的,我更喜欢自己做。”采访中,一些年轻人表示自己动手制作香囊才更加回归传统。
“每年都用艾叶、白芷、石菖蒲等中药打磨成香粉,分装在小袋子里,做成小香囊挂在家里或者给孩子们佩戴,孩子们特别喜欢。”市民黄女士说,她的香囊布料都是从网上购买,一针一线缝起来,一个香包差不多要做半个小时左右。香囊既可以提神醒脑,还可以作为装饰品,人人都可以佩戴,或是挂在房间里和车里。
市民程女士告诉记者,前几天她见有同事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