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受人待见的高粱,是如何成为*酒克星,并

北京白癜风的治疗医院 http://m.39.net/disease/yldt/bjzkbdfyy/

你知道,*酒最讨厌的农作物是谁吗?

答案是“高粱”。

其实,在中国悠久的酒史中,绝大部分时间都是*酒占着 统治地位,我们熟知的李白,武松,他们喝的也大都是*酒,但是高粱的出现打破了这一格局。

高粱最早于距今年前,诞生于有着“非洲屋脊”之称的东非古埃塞俄比亚,它耐热、耐旱,耐盐碱、耐贫瘠,典型的给点阳光就能灿烂,不管多么贫瘠、干旱的土壤上,它都能很好的生成,因此有着“作物中的骆驼”美誉。

很快,它便开始传播到世界各个地方,首先是在距今年前,传入了我们的邻国印度,然后又在距今年前,在战乱频发、粮食短缺的年代,从印度正式引进中国,并成为我们中国人得以果腹充饥的救星。

但是那也只是在灾荒和战乱那种饥不择食的年代,一旦碰到丰收太平年,高粱却会被大多数人嫌弃,因为它的口感实在是不怎么样,人们更多是把它当作粗粮对待,甚至当做喂牲口用的饲料,知名作家路遥最出名的小说《平凡的世界》里,对此也有细致的描述,书中写到学校食堂馒头分为三等,一等为小麦做的白馒头,二等为玉米做的*馒头, 等的则是高粱做的黑馒头,可见但凡有点吃的,高粱是多么的遭人嫌弃。

那么,高粱又是如何一步步崛起的呢?

那还得说到成吉思汗的铁骑,正是元朝蒙古大*的西征,才带来了阿拉伯的蒸馏器和蒸馏技术,然后人们就发现了用高粱能蒸馏出 的烈性酒,也就是我们现在称之为白酒的高度酒。

那时候人们只知道结果,并不知道原因,现代化研究才发现,原来是因为一方面高粱的支链淀粉含量特别高,这就容易出酒,一方面高粱的脂肪、蛋白质和矿物质的含量又刚刚好,这样酿出的酒就不会有异味,除此以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点就是高粱含有适量的单宁,能够对发酵过程中的有害微生物,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既能够大大提高出酒率,又能产生丁香酸和丁香醛等能赋予白酒特有芬芳的香味物质。

所以说高粱与白酒简直就是天作之合,现代酿酒人也因此把高粱亲切的称之为“天赐红粮”。

但是尽管在元朝人们就发现了用高粱能酿出很美味的白酒,可是别说是元朝,就是在明到清中期的漫长时代里,白酒也一直难以挑战*酒的统治地位,在那个时候,上流社会的饮酒时尚依旧是喝*酒,而白酒呢,还只局限在平民阶层的饮用范围,在许多人看来,只有出身不正的家族的人,才喜欢饮用这种酒精度高的烧酒饮料,以寻求刺激。

白酒不受待见,自然酿造白酒的高粱,地位也高不到哪里去。但是正所谓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变化龙,属于高粱真正的高光时刻即将到来。

清初,朝廷为治理水患下令大面积种植高粱,好用高粱的桔杆加固河堤,这就导致高粱产量猛增,这么多高粱怎么处理呢?

于是,拿去酿酒,便成了消化它们最有效的途径,白酒由此迎来历史上的 波高潮,民间已经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饮用白酒。

特别是到了清中期以后,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下降,而*酒酒度低,价格高,大量饮用也不易醉,总的饮酒成本显得很高,相反白酒酒度高,容易入醉,所以饮用成本较之*酒大为降低。这就让白酒的扩张速度变得更快。

而*酒的大衰退还在越演越烈:清朝中期之后,战乱常常令农作物收成雪上加霜,这时候,*酒的酿造原料大米、黍米和糯米给老百姓食用,都还不够,用它们酿酒,难免背上酒占人食的骂名,所以*酒的产量随之骤减。而且战乱导致交通时常阻断,使得原本就不便于颠簸与长期存放的*酒,更是销路受阻,又加重了*酒的衰落。

此消彼长间,经过数百年扩张的白酒,最终在清末达到了产量上的高峰,人们传统的饮酒习惯也发生了改变,最初,白酒为国人所抵触的酒度高这一特性,也逐渐被接纳。

到了新中国成立后,更是由于领导人喜欢白酒,同时国家又将酿酒小作坊收编、合并成了酒厂,正式进入工业化生产,一方面让白酒的口感得了质的飞升,一方面又让白酒在全国得到了推广,于是很快,白酒就彻底取代了*酒,成为了新中国的国酒。

高粱自然也跟着迎来了大放异彩的辉煌时刻,以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汾酒为代表的一线名优白酒,除了五粮液外,都是只用高粱做酿酒原料,即便是五粮液,除了会用到玉米、大米、糯米、小麦外,其主体原料依然是高粱,所以以莫言为代表的现代文人们情不自禁的称赞“酒是高粱写的诗”,也算是对“天下美酒出高粱”的最诗意表达。

只是这诗意让曾经引领风骚几千年,如今却没落的快要退出历史舞台的*酒听了,非得气的牙痒痒,真是成王败寇,有人欢喜就有人愁啊。陈以零

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陈年华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lf419.com/afhzp/917.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7782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