痹诗
闭(痹者,闭也)而为痛痹斯名,五积(散)温通(通则不痛)古法程,二术二陈祛湿外,*五物汤妙而精。
痹者,风、寒、湿三气合成为病,痛中带麻也。然三气之中,以湿为主,宜二陈汤加苍术、白术、防风治之,又可借用历节风治法。《金匮》*五物汤治血痹,然亦痹症属虚者之通剂,服二十余剂必效。(经义)《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灵枢·周痹篇》曰∶“周痹者,在于血脉之中,随脉以上,随脉以下,不能左右,各当其所。”后贤用黑大豆水浸罨出芽一斤,晒干炒香熟为末,酒调一钱,日三服。又《痹论》曰∶“胞痹者,少腹膀胱按之内痛,若沃以汤涩于小便,上为清涕。肠痹者,数饮而出不得,中气喘争,时发飧泄。”又曰∶“阳气多,阴气少,病气胜,阳遭阴,故为热痹。”
二陈汤(见下痰饮
*五物汤治血痹,并治一切痹症之属虚者。
*桂枝白芍(各三钱)大枣(四枚)生姜(四两
水煎服。
外治法(筋骨之病,总在躯壳,古人多用外治。
《灵枢》治之以马矢膏,其急者,以白酒和桂涂;其缓者,以桑钩钩之即以生桑炭置之坎中,高下以坐等。以膏熨急颊,且饮美酒,啖美炙肉,不饮酒者,自强也,为之三拊而已。
《灵枢》用纯酒二十升,蜀椒一升,干姜一斤,桂心一斤,凡四种,皆咀,渍酒中,用棉絮一斤,细白布四丈,并纳酒中,置酒马矢中,盖封涂,勿使泄,五日五夜,出布棉絮曝干之,干后复渍,以尽其汁,每渍必其日乃出,干并用滓,以棉絮复布为复巾,长六、七尺,为六、七巾,则用生桑炭炙巾,以熨寒湿所刺之处,令热入至于病所,寒复炙巾以熨之,三十遍而止。汗出,以巾拭身,亦三十遍而止。
羌活桂归酒(《种福堂》)治风寒湿痹。
羌活桂枝秦艽防风续断附子(各一钱)归身金毛狗脊虎骨(各一钱五分)杜仲晚蚕砂(各二钱)川芎(八分)桑枝生姜(切片,一钱)大枣(二枚
陈酒二斤,浸一日夜煎服。
集宝疗痹膏(《种福堂》川乌草乌南星半夏当归红花独活羌活大*桃仁(各四钱)山甲肉桂(各二两)白芷(五钱)陀僧硫*松香(一斤)生姜汁(一碗)麻油(一斤
上收煎好,加乳香、没药、血竭、胡椒、樟冰、细辛、牙皂末(各二钱)。若加商陆根、凤仙、闹杨花、鲜烟叶、鲜蒜、鲜希等汁,更妙。
苍术黑豆饮(《种福堂》)治痹方。
茅山苍术(五斤)
洗净泥垢,先以米泔水浸三宿,后用蜜酒浸一宿,去皮,用黑豆一层,拌苍术一层,蒸二次,再用蜜酒蒸一次,用河水在炒锅内熬浓汁,去滓隔汤炖,滴水成珠为度,每膏(一斤)和炼蜜(一斤),白汤调服。
一老人专用此方,寿至八十余,身轻体健,甚于少年。
七制松香膏(《种福堂》)治湿气 神方。
松香(三斤)
次姜汁煮,第二次葱汁煮,第三次白凤仙汁煮,第四次烧酒煮,第五次闹杨花汁煮,第六次商陆根汁煮,第七次红醋煮。
桐油(三斤)川乌草乌苍术官桂干姜白芥子蓖麻(以上各四两)血余(八两
上八味,共入桐油,熬至药枯发消,滴水成珠,滤去滓,入牛皮膏四两烊化,用前制过松香渐渐收之,离火加樟脑一两,好麝香三钱,浓纸摊之,贴患处,神效。
虎骨木通汤(《种福堂》)治一切麻木痹证,痛风历节。
虎骨木通各等分煎汤,频频多吃,即愈。
红花白芷防风饮(《种福堂》)治历节四肢疼痛。
红花白芷防风(各五钱)威灵仙(三钱
酒煎服,取汁,三服全愈。
山甲白薇泽兰饮(《种福堂》)治箭风(俗名*箭打),或头项、手足筋骨疼痛,半身不遂等疾,照方一服即愈。
山甲(一钱,研炒)白薇(二钱)泽兰(三钱
照分量,好酒煎服。
硫*敷痛膏(《种福堂》)治痛风历节,四肢疼痛。用醋磨硫*敷之,或用葱白杵烂,炒热熨之。
青龙按:治疗痹症,湿热痹症后世常用《温病条辨》加减木防己汤。我在临床验证效果卓著。另外如果热证邪入厥阴,可选用千金犀角散加减。
千金犀角散为方剂名,出自《张氏医通》卷十四方。即《备急千金要方》卷八记载的犀角汤。
犀角二两,羚羊角一两,前胡、栀子、*芩、射干各三两,大*、升麻各四两,豆豉一升。
治热*流入四肢,历节肿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