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份与“粽”不同的心意。
离端午可只剩14天了
不知道你有没有和我一样
端午越近,内心却越慌
不知道该如何让自己
去面对这个传统的节日
想认真对待吧
却没有时间与精力去准备
想简单过一下吧
却发现老人在盼着日子等着
孩子也在一遍遍地问
还有那种发自内心的
民族自豪感与生活的不将就
以及外界工作生活带来的压力
相互交织在一起
让这个短暂的节前时光
充满了无奈和纠结
直到前些天,在公司
看到了两款粽子礼盒
这种情况突然得到了缓解
一款是食在当地、食在当季的
江南宜兴目连黑粽礼盒
一款是将端午的仪式感
一包打尽的“粽情重意”文创礼盒
在满足家人端午仪式感的同时
还能让他们品尝到
来自南方的独特节日味道
并且一点都没有
将就与多余的意思
这个端午,有了这两份
与“粽”不同的心意
能安心踏实的过了
一、
目連黑粽
黑的不像實力派
宜兴的目连黑粽,一道节日里的风味,以当地特产乌饭制成,入口软糯,自然生香,轻身明目,黑发驻颜,富含天然花青素,在满足节日氛围之外,还能滋补全家人的身体。
■有一种风味,只属于江南
乌饭在宜兴民间,是一种家家都吃的食物。如今已经成为一种颇具江南风味小吃。
每年一到端午前后,家里的女人们就齐聚一堂,分工合作,取当地特有的新鲜乌饭树叶洗净,捣碎取汁,再将糯米浸泡其中,将原本雪白的糯米慢慢浸为墨玉色。如果浸的米吃不掉,还可以把米晒干,以后再吃。
而每至端午,再用太湖周边湿地的新鲜粽叶裹制成乌米粽,入口软糯的乌米,带着天然的清香,那是舌尖上的享受,也是节日里的美味,那是当地的传统,也是技艺的传承。
舌尖上的风味,目连黑粽
视频欣赏▼
■目连救母,目连黑粽
这层粽叶包裹下的乌米,还藏着一个宜兴当地流传已久的感人故事“目连救母”。
话说释迦牟尼的弟子目连为了能让母亲吃到饭,想办法用南烛叶捣汁染米,煮成乌饭送给母亲。饿*们不敢吃那乌饭,母亲因此才终于得以饱腹。
所以宜兴民间每逢农历四月初八,全家都会聚到一起吃乌饭,就是为了纪念“目连救母”的孝行。久而久之又把乌饭制成黑粽,成就了端午佳节的一道传统美食。
乌饭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宜兴当地人有一说法,四月初八吃了乌饭,夏天被蚊子叮了不起疙瘩。这不算讹传,因为乌饭树的果实、叶、根均可入药。《本草纲目》也记载,“(乌饭)久服能轻身明目,黑发驻颜,益气力而延年不衰。”
经过九蒸九晒的乌米,特含花青素,米香软糯不粘牙,含有乌饭叶的清香,易于消化,有安神明目、抗衰老的功效。
■目连黑粽,宜兴当地的味道
作为黑粽的精髓之处,乌饭本身实属得来不易。首先要到宜兴市湖父山区,这片富含高浓度负氧离子的土壤,采集一种名为“乌饭树”的野生植物树叶。
当地人将采来的新鲜乌饭树叶清洗后搅碎成汁,和有机白糯米浸泡。
乌饭树叶的汁水和白糯米共同浸泡,放在陶土缸中,经过24h的沉睡,糯米逐渐由乳白变成墨绿色。
而由乌米到粽子馅料的步骤,则全部交给手工制作而成。
先是为了口感的饱满入味,选择每次g左右小锅手工熬制而成,再将它们裹进太湖周边湿地产出的新鲜粽叶。
用太湖周边湿地的新鲜粽叶裹制的乌米粽,入口软糯的乌米带着天然的清香,这便是一份难忘的江南味蕾之旅。
■5种口味,1盒带走
并且,为了终结粽子咸甜之争!目连黑粽将它们做出了5种口味,10枚一盒的包装起来,咸的甜的都有。
五种味道包括蜜枣粽、豆沙粽、鲜肉粽、鲜肉蛋*粽以及原味粽。
1、原味乌米粽:
粽叶的清新裹着绵密软糯的乌米,便是乌米粽最原始的味道。
2、乌米豆沙粽:
手工碾碎红豆后进行熬煮,反复过筛后的豆沙细腻醇滑,融化在舌尖,甜蜜不腻口,幸福感油然而生。
3、乌米蜜枣粽:
密枣的口感十分细腻,夹在乌米中间,是不腻口的清新甜味。
4、乌米鲜肉粽:
鲜肉取材自当地土猪,以农家传统古法烹饪,肉质松软且鲜嫩多汁,咸淡适中,着实过瘾!
5、乌米鲜肉蛋*粽:
“似红橘流丹,又味美颜高”,扬州特产的高邮鸭蛋和乌米、猪肉裹制粽子,更是一番回味绵长的享受。
这个端午,无论是与家人分享,还是赠与他人,亦或者是企业定制,都能让你的心意,与众不同。
目连黑粽宜兴乌米
富含天然花青素
『誰最中國』优惠价:98元/10粒装
二、
“粽情重意”
端午节文创礼盒
端午除了自己吃的粽子外,还有许多被遗忘的仪式感,他们和粽子一样,都值得被铭记,被认真对待……
我们的端午节,也不是纪念屈原、吃粽子、赛龙舟那么简单,它是一个敬畏自然,关爱生命的特殊节日。
因为端午是仲夏的开端,天气炎热,蚊蝇繁殖,百病滋生,对于医疗条件极差的古人而言,正是极易染病的“五*恶日”,所以有种种与疾病*虫做斗争,求平安、禳解灾异的习俗。
比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沐兰汤、佩香囊、拴五色线、挂钟馗画、涂饮雄*酒、赛龙舟送瘟、放河莲花……
今年,我们希望,通过一个礼盒,浓缩一个节日的精彩、一段历史的传奇、一个地方的人文、一种美食的风味、一个时代的文明、一段美好的时光。
我们的端午,要自己过。
中国人过中国自己的节日
视频欣赏▼
■一幅画卷,还原节日习俗
卷轴是中华艺术的经典代表之一,和端午节同样拥有多年的历史。
年奥运会开幕式,中国人用一幕幕风格各异、气势磅礴“中国画卷”向世界立体展开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底蕴与文化风采。
▲卷轴在奥运会开幕式上的运用
“粽情重意”以卷轴为外形,独具仪式感的打开方式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卷轴表面:龙舟竞渡图
卷轴内容以“龙舟竞渡图”和“端午上河图”为表里,生动呈现端午节的民俗文化;湛蓝色的主色调,营造了水乡端午热闹的节日氛围。
我们用一幅画卷,还原端午节习俗,是为了告诉大家:
我们的端午节,绝不只是纪念屈原、吃粽子、赛龙舟这么简单,而是有着深刻而且现实的意义。
■一幅钟馗,复兴传统礼仪
传说唐玄宗梦中遇*,幸有钟馗护驾周全,于是他醒来后命人绘成《钟馗捉*图》,批告天下,以祛邪魅。
从此家家户户礼尚往来,相互敬送并悬挂钟馗画像,以祝愿亲友幸福安康。
自唐代起,挂钟馗画就成为端午节的重要内容,乃至在日本、韩国也十分流行。然而到如今,曾经盛极一时的“挂钟馗”逐渐消失,为了让这一优良传统重新得到重视,我们在这期的端午礼中保留了钟馗画像。
这幅钟馗引福图,是由观想堂原创手绘,塑造了一个既时尚、又霸气的福神形象,既威武,又有点萌萌哒!
钟馗画建议装裱后挂在客厅,卧室或书房,可以起到镇宅引福之效。
春节时,他是门神;端午时,他是斩五*的天师;他是中国传统道教诸神中 的万应之神,赐福镇宅,有求必应!
■一枚香囊,传承百年手艺
早在多年前,古人已经开始佩戴香囊。屈原《离骚》有写道“扈江篱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其中江篱、芷、秋兰皆为香草。
伴随端午而来的炎炎烈日,容易滋生蚊虫病菌。艾草的特殊芳香能杀菌驱蚊、驱邪避灾,因此在端午节送艾草香囊,既是一份美好的祝愿,也是一种实际的关怀。
民间有“戴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之说。香囊可系在裙带上,也可系在包包或车上;一般白天随身佩戴,晚上则置于枕头之下。
观想堂定制的云锦绣纯手工艾草香囊,于年入选 批 非遗名录。
采用和风金丝水纹布料,颜值与品质兼备。
精选陈年纯艾草,香气更加温和持久。
每一枚香囊都是纯手工完成,饱含用心的温度。随身佩戴,或随意挂在合适处,一缕幽香,让人心旷神怡。
■八粒粽子,弘扬水乡非遗
道滘裹蒸粽是广东省 的传统小吃,被誉为“天下 粽”。
它是东莞道滘镇的水乡人民每年过端午节,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和祭拜河神而做的一种糯米粽;也是新嫁女回娘家省亲拜节的伴手礼,更是家家户户分享团圆喜悦的美好信物。
道滘裹蒸粽的传承是因为水乡人经常要外出打渔,与水打交道,打渔人要祭拜河神,祈求平安顺利、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早期的道滘裹蒸粽是用棕叶包好糯米放入沸水中煮熟即可,吃时加少许白糖。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灵手巧的道滘人对裹粽的做法逐渐加以了改进,加进了蛋*、莲子、绿豆等物,做成了今天香飘千里的道滘裹蒸粽。而且种类繁多,有崧木粽、豆沙粽、莲子粽、咸肉粽等等。
年逾花甲的卢细妹女士,是 道滘裹蒸粽的第三代传人。
年,卢细妹制作粽子的传统技艺经过申报和评审,成功被评为 批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东莞道滘裹蒸粽第三代非遗传承人卢细妹
道滘裹蒸粽之所以深受喜爱,主要是用料讲究,做工精细。
选用晚造糯米、自制咸蛋*、五花腩肉、精选绿豆、湖南特产莲子、上等冬菇,配以蒜蓉、沙姜、回香、八角、五香粉、白糖等,用泡软洗净的上好青竹棕叶包好,加以东莞咸草绳捆绑密实,经沸水浸泡,明火滚煮数小时,方可大功告成。
而且,道滘裹蒸粽不但用料挑剔,连吃法也有讲究:
将粽子放入沸水中,水位浸没粽身,使水再次沸腾后二十分钟直至粽子煮透,捞出放置五分钟,温热食用口感 。
出锅时,蛋香、肉香、米豆香溶为一体,芳香四溢,令人垂涎,食用时加点幼砂白糖,使人食欲大振,欲罢不能。
道滘裹蒸粽是道滘劳动人民创造的驰名小吃,也反映了道滘人民风淳朴、热情好客的一面。
端午时节与家人分享,感受舌尖上的乡情。
“粽情重意”端午礼盒包括:
外包装:“我们的端午节”手提盒x1
内包装:“粽情重意”画卷x1
手工道滘粽:蛋*粽x2、咸肉粽x2、红豆粽x2、栗子粽x2
钟馗引福图x1
云锦绣手工艾草香囊x1
端午佳节将至
在品粽怀古之余不妨也品味一下
粽香背后端午节最本真的味道
或可在那粽香深处
寻到一些不该被忘却的文化记忆
“粽情重意”端午节文创礼
『誰最中國』优惠价:元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谁最中国』微商城,立即购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