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开幕式遇多个第一次如何破题

这次的北京年冬奥会开幕式有很多的第一次。就比如我国首次在冬季,又是露天场地下举办如此规模的活动,再比如也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大背景下,首次用了相对非常少的演职人员来举办。而在这首次的背后是机遇,更是挑战!本次北京年冬奥会开幕式面对的第一个挑战就是寒冷天气。鸟巢是露天场馆,如何让演职人员在保证演出效果的同时还能御寒是个问题。据悉,此次的演出服从服装面料上都考虑到演员的保暖,既达到导演要求的创意效果,又能让演员精神更饱满。表演服既美观又厚实保暖,而在表演服之外,还有御寒的小妙招——比如用接近肤色的手套。用少量的人如何在鸟巢呈现饱满的演出效果?御寒保暖的问题解决了,还有更为棘手的问题。按照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要求,此次开幕式不能按照以往经验动用大量的演职人员,那么如何用很少的人,在鸟巢这个硕大的空旷场地呈现饱满的演出效果又是一大挑战。以往在鸟巢单独一个节目就得上千或数千人,而现在整场开幕式所有演员才不到,还要保证演出效果。如何突破创新呢?北京年冬奥会开闭幕式制作总监李丹阳:视觉上效果上要饱满,需要在舞美还有视频、高科技的结合。我们北京电影学院研发的一个新技术,就像实时动态捕捉在屏幕上的那个影像。我们这次这个表演应该讲是第一次,实际上实现了人屏互动自由,这样的话这种场合反而不需要太多的人,太多人就看不出效果。(央视新闻)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lf419.com/afhhy/7506.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7782号-27